为什么统招专升本难过了 统招全日制专升本难吗 通过率高吗

2023-10-03 23:07:46 | 学历网

很多关注专升本信息的朋友很希望了解为什么统招专升本难过了 统招全日制专升本难吗 通过率高吗,今天学历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统招专升本难过了 统招全日制专升本难吗 通过率高吗

统招专升本难度大不大?

首先,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是有全日制专升本,只是名额不是很多,要求不挂科不违纪那些,英语过二级,并通过统招专升本考试,入围就可以了。只要用心学考上本科不成问题。统招专升本难就难在考试录取上,只要考上,几乎都能拿到本科证和学士学位证。整体难度和高考相比简单很多,只考英语、语文、计算机基础。英语侧重考察语法和词汇,考试难度介于三级和四级之间,考察的词汇量在3500+左右;语文侧重基础知识考核;计算机介于一级和二级考试之间,只要懂基本的计算机常识,基本就没什么难度,得分比较容易,整体难度都比高考简单很多。

从去年上岸的同学可以知道不同的专业对分数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去年综合成绩在70分-80左右就能升本成功,综合成绩由三科考试成绩平均分*60%+专科成绩平均分*40%, 学历网

大部分同学专科成绩平均分在80分左右,因此专科成绩在30分左右,三科考试成绩要在200分以上才能升本成功。三科分数超过200分左右基本就能升本成功。语文和计算机是非常简单的,不容易拉分,最容易拉分的就是英语了,所以大家复习的时候要着重注意英语。专升本实行“ 计划一次下达, 录取一次进行” , 不得进行递补录取,严禁临时新增专业和计划。根据《四川省教育  厅关于做好 2023 年普通 高校专升本计划管理的 通知》精神, “专升本”选拨计划控制在对应专业的应届专科毕业生总人   数的 20%以内。如果是退役大学生士兵、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专升本” 招生单列计划、单独录取。录取时,首先进行退役大学生士兵、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专项计划录取, 然后再进行其他考生的录取。

为什么统招专升本难过了 统招全日制专升本难吗 通过率高吗

统招全日制专升本难吗 通过率高吗

一直都有很多同学在问统招全日制专升本难吗?通过率高吗?因为我们都是有梦想的人儿,但也想为梦想增添一份笃定!其实专升本本身并不难,通过率也还是很不错的。

专升本难在战胜自己

专升本会比我们在高中的学习简单很多,高中的学习强度是非常大的,而专升本是没有那么大的,只要我们正常的学习且能坚持到备考结束就好。那么为什么会有人不过呢?我访问了很多考生,也做了大量的调查,对专升本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汇总。专升本难的原因不在于知识本身的多少与难易,比起考研专升本真的不难,竞争也会小很多,自然专升本的通过率也就相对来说高很多。专升本真正的难点在于备考时间长,诱惑多,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很多考生常常一开始冲劲很足,但往往虎头蛇尾......进而不能保证自己的通过率,主观上认为全日制专升本通过率低。

专升本有志者事竟成

专升本难吗?专升本其实不难,通过率也相对较高,知识点简单,但学习量略大,所以关于专升本的备考你真的下定决心了吗?关于专升本无论是全日制统招或校招其实难度都不大,有志者事竟成,在专升本的备考过程中只要你肯努力,能坚持住就一定没问题。专升本难吗?我想说不要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专升本真的不难,通过率相对高,不要怕,一起做努力的人儿吧!

专升本高效备考方法

专升本不难,但我们有决心后,当然也需要高效的备考方法。我特做以下汇总:一、务必要劳逸结合,每天保证充足睡眠,晚上不要熬夜,中午坚持午睡。连续学习3个小时后就休息一会儿,两门课程交替着复习。二、学习时要全神贯注且给自己时间限制,按规定时间完成每部分的学习任务。三、有明确的专升本目标,学会激励奖赏自己,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与状态。相信如果做到这些,你的专升本通过率就会有所提高。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为什么统招专升本难过了 统招全日制专升本难吗 通过率高吗

请问统招专升本考试的难度大吗?

学历网(https://www.yuanxuel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请问统招专升本考试的难度大吗?的相关内容。


统招专升本考试的难度大吗?跟高考相比如何呢?
笔者觉得不少同学在考虑是否参加统招专升本时都会有上述疑问,毕竟只考上了大专的同学们其实算是高考的失败者,因此,要是统招专升本的难度还高过高考,那还是不要去陪跑的好。
那么,统招专升本考试的难度究竟怎么样呢?下面笔者为同学们浅析。
一、统招专升本考试考什么?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想要知道统招专升本考试的难度,首先要知道统招专升本考试的考试科目或者说考试考查的内容。那么统招专升本考试究竟考些啥呢?
实话说,全国各地各专业之间的考试科目都是有差别的,很难一概而论,但总体来看,主要还是考查公共科目(如大学语文、英语、高等数学、政治等)+专业科目(虽然不同专业会不一样,但主要考查本专业的一些核心专业课)。对于有认真学习的同学来讲,难度不大。
二、统招专升本考试的难度与高考相比如何
了解了统招专升本考试的考试结构之后,我们现在就能将统招专升本考试与高考放在一起做一个简单的对比了,详情如下。
1、学习与备考时间
这一点实际上没啥好说的,无论是高考还是统招专升本,其学习与备考时间都是三年,时间上高度一致,非常公平,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统招专升本文化考试的大部分知识点其实都是高中学的东西,所以,不少同学戏称统招专升本为“六年制高考”,当然,戏称就是戏称,图一乐而已,高中要真学到东西了,哪还有统招专升本的事啊,是吧?
2、考试科目数量
统招专升本的考试科目最多是四门,前面笔者已经说过了,至于高考,按照考试安排表来讲,其考试科目也是四门,即语数外和文/理综,但是,严格来说,其考试科目该有六门,即语数外和理化生或政史地,比统招专升本考试整整多了两门,这样一来,学习和备考难度其实是要大于统招专升本考试的。
3、竞争激烈程度
高考是全国统考,考生有能报考全国各地区院校的优势,也有与全国高考生同台竞技的劣势,毕竟人多了,竞争也就更加激烈。
统招专升本是地区性考试,由省、直辖市、自治区独立举行,考生有只能报考专科母校所在地区的专升本招生院校的劣势,也有只与所报考地区的大专应届毕业生同台竞技的优势,毕竟比起跟全国大专应届毕业生竞争,与同一地区的大专应届毕业生竞争的竞争压力要小太多。
4、备考方式
高考的学习和备考方式总结一下就是:教职工和考生只有一个奋斗目标,那就是高考。因此,高考的备考方式属于全日制备考,即放弃除日常生活必须的所有活动,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备考中,并且在学习和备考的过程中,还有专门的单位为同学们规划学习和备考路线,整理学习资料和政策信息的学习和备考模式。
统招专升本考试的学习和备考方式则不然,因为普通大专院校的教学更倾向于相关专业技术的应用教学,其最终目的也是确保同学们能顺利毕业,而不是升学,因此学习和备考统招专升本考试的同学只好自行学习,自行整理学习资料,自行整理相关政策信息等等,一切都只能自己做,完全指望不上学校,所以要处理的琐事很多,对人的逻辑能力以及自律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当然,同学们也可以报机构,享受机构的服务,虽然赶不上高中的那种面面俱到,但是监督、引导同学们,帮助同学们处理一下整理学习资料和政策信息这种琐事还是绰绰有余的。
5、考试结构
高考的考试结构很简单,只有文化考试,即语数外和理化生或政史地,同学们报考院校和专业时注意文理限制即可。
统招专升本的考试结构则是“公共科目(文化素质测试)+专业测试(职业技能测试)”,同学们报考院校和专业时要注意专科测试科目,要是所报考专业的考试科目是自己没学过的,那就完犊子了,通常来说,报考与自己大专期间所学专业相近的本科专业即可。
6、考试范围
高考的考试范围自然就是高中三年所学的知识,这个没啥好说的。
统招专升本考试的文化科目考试范围则以高中知识点为主,大专期间所学的知识为辅,至于专业科目考试范围,则全部由大专期间所学知识点为主,也有不少地区和学校会指定参考教材,同学们依据参考教材备考即可。
综上,与高考相比,统招专升本有竞争压力小、考试科目少以及文化考试知识点大部分为高中知识点的优势,所以整体上不会比高考难太多,但绝不会比高考容易,毕竟还有专业测试科目坐镇,另外,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地区性考试的竞争压力确实不如全国统考,但是,全国能招收的考生数量也不是地区可以比的,要辩证看待。
三、统招专升本考试的录取率
因为统招专升本考试是地区性考试,所以各地区都有录取率,受限于篇幅,笔者也不一一列举,就以河南为例,详情看下图。
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15年~2021年,河南的录取率一直在下跌,这说明什么?说明统招专升本考试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也说明统招专升本考试的难度在增加,但是,同学们也应该注意到一点,那就是河南的统招专升本招生人数总体上是处于扩招状态的,只是报录比越来越大,导致录取率持续走低。
因此,很多时候不是考试本身有多难,而是地区消化不了这么多的报考人数导致考试看起来很难,所以同学们不报考则已,报考了就要力争上游,不要被人流给挤下去!
综合全文,笔者的结论是统招专升本考试的整体难度要略高于高考,尤其是在报考人数剧增的今天,更要求同学们考高分,争上游,也使得其难度或许已经不在考试本身,而在于日益增加的报考人数。
自考/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自考/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专升本考试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以上就是学历网为大家带来的为什么统招专升本难过了 统招全日制专升本难吗 通过率高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学历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学历网:www.yuanxueli.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为什么统招专升本难过了 统招全日制专升本难吗 通过率高吗”相关推荐
想知道统招全日制专升本难吗?通过率高吗?
想知道统招全日制专升本难吗?通过率高吗?

想知道统招全日制专升本难吗?通过率高吗?统招专升本不难,统招通过率一般在80%左右。统招专升本考试的选拔工作各省份各有不同,现基本上由各省教育考试院主持举办,统一考试。个别省份如上海,从2013年起改由各本科院校出卷选拔。各省每年的统招专升本招生计划根据教育部统一下达的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统招专升本考试的复习建议建议考生在家自由复习时,尽量调整原有的

2023-10-24 02:31:41
为什么统招专升本成功率低 专升本难吗 通过率高不高
为什么统招专升本成功率低 专升本难吗 通过率高不高

专升本难吗通过率高不高很多人想知道专升本难度大不大,成功率高不高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专升本考试有没有难度专升本主要有两大类型: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专升本,选拔各省当年应届普通高校全日制的专科毕业生;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统招专升本相对来说比较难,但是难

2023-10-16 13:28:03
为什么统招专升本难升 统招专升本的通过率高吗 容易考吗
为什么统招专升本难升 统招专升本的通过率高吗 容易考吗

统招专升本考试的难度大吗?【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统招专升本考试的难度大吗?跟高考相比如何呢?笔者觉得不少同学在考虑是否参加统招专升本时都会有上述疑问,毕竟只考上了大专的同学们其实算是高考的失败者,因此,要是统招专升本的难度还高过高考,那还是不要去陪跑的好。那么,统招专升本考试的难度究竟怎么样呢?下面笔者为同学们浅析。一、统招专升本考试考什么?兵法云:知己

2023-09-28 22:02:10
统招专升本难吗 录取通过率高吗?
统招专升本难吗 录取通过率高吗?

统招专升本难吗录取通过率高吗?对于大专来说如果考生努力备考,是比较容易通过,和高考比较,统招专升本考试难度还是比较小的,适合应届优秀大专毕业生报名。统招专升本难不难考不难,通过率在40%-80%。统招专升本选拔考试属于省级统一招生标准选拔性考试,由各省教育厅领导,各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管理。不同省市考试科目、分值不同,通过率也不等。统招专升本考试仅限于应届优秀的专科生,这是唯一一次

2023-10-23 15:18:31
为什么统招专升本好难考 统招专升本的通过率高吗 容易考吗
为什么统招专升本好难考 统招专升本的通过率高吗 容易考吗

统招专升本的通过率高吗容易考吗专升本是提高学历的一个途径,那么统招专升本的通过率高不高?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统招专升本的通过率高吗容易考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统招专升本难不难不难,只要用心学考上本科不成问题。统招专升本难就难在考试录取上,只要考上,几乎都能拿到本科证和学士学位证。近几年从国家、从学校、从学生本人角度看来,举办统招专升本是解决专科生现实社会问题

2023-10-08 15:10:29
专升本难吗通过率是多少 专升本难吗通过率高不高
专升本难吗通过率是多少 专升本难吗通过率高不高

专升本难吗通过率是多少专升本难吗通过率高不高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人都选择提升学历以求提升社会竞争力。专升本是其中一种,大专学历的人想要升本科,可以选择专升本考试。专升本难吗通过率是多少?一起来看看吧!专升本难吗通过率是多少专升本并不是很难,通过率基本上是90%左右。专升本考试是合格的普通高校应、往届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普通专升本选拔考试属于省级统一招生标准选拔性考试,

2024-10-13 13:00:07
为什么统招专升本好过不去 统招专升本的通过率高吗 容易考吗
为什么统招专升本好过不去 统招专升本的通过率高吗 容易考吗

专升本难吗大学统招专升本相对要难一些,统招专升本难就难在考试录取上,但是无论是统招专升本或是成人教育专升本只要符合毕业条件都不难。不管哪种学历,毕业时都会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升本”毕业后依然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依然有很多专升本毕业的学生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选择去考研。读本科的主要意义:1、找工作全省每年都有80多万的高考考生,全省共有普通高等专科学校80所左右,成人高等学校3

2023-10-11 06:01:13
统招专升本难吗 通过率怎么样
统招专升本难吗 通过率怎么样

统招专升本难吗通过率怎么样统招专升本考试不难,统招专升本录取后插入本科大三在学习两年,毕业证和本科的一样。统招专升本考试是选拔性考试,不是通过性考试,所以在难度上要比高考容易得多了,统招专升本通过率一般在80%左右。统招专升本难不难不难,只要用心学考上本科不成问题。统招专升本难就难在考试录取上,只要考上,几乎都能拿到本科证和学士学位证。近几年从国家、从学校、从学生本人角度看来,

2023-12-06 04:54:23